世外桃源花屋场(三)
花屋场的土家族旧式民居已越来越稀少。即使残存的也早人去楼空,举家搬到县城或镇上,真正还在居住的极少
而这些貌似历经沧桑的老房子里,其实很多家庭也开始了更新换代,可谓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了。
所以,在花屋场的数日,你可以看到:既还有传统的简易茅房,也有与“国际接轨”的卫生间了。
这样俯瞰的照片无需航拍,顺着盘山路走不多远就可以一览众山小。右数第二排褐色与白色房子里,独居了数日
这基本也是废弃的房屋,作家凌春杰已经在深圳安家立业,只是偶尔携妻带子回来一趟,吸吸这里清新空气。
卫星天线与无线网络在这栋空荡荡房子里一应俱全,因为通过网络云眼,从千里之外深圳可随时观测蔬菜生长
房前屋后的邻居只有2个孤独老人,分别相距百米开外,恰恰这样的归隐生活是城市人渴望变幻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想去串门,那就得沿着陡峭的山路下山,即使如此险峻,当地人也居然有大胆的起着摩托车上上下下!
初春的花屋场尚未彻底苏醒,茂密的树林与开垦的菜地正在一点点孕育着新生,打个哈欠再伸伸懒腰才起床。
这是非常典型的家庭,用之不竭的木材是取暖与做饭的最佳选择。摩托车帮助他们走出深山与外界接触。
现在,空心砖已经渐渐取代红黑相间的瓦片与黄色粘土,越来越成为建材主力。
所以,如今土家族农村房屋就是这样的画面——新与旧的交替、传统与现代共存。
建在高处的新房子犹如欧洲古代城堡,如果墙外不是这样的颜色,建筑风格也再欧化些。
走进他们的新房,失去了土家族乡土气息,完成的城市化格局、布置,证明他们全家人都常年在大城市打拼。
非常遗憾的是,设备这些好的房间,一年四季只有在春节期间才会盼来主人的光顾。
站在房顶向山下俯瞰,花屋场的这些房屋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,充其量只有一个留守的老人。
假如这个地方能够迎来游客的话,稍加改造就可以入住,而花屋场吸引外界目光的更是宁静的环境与安全的蔬菜
留守老人喜欢继续住在残阳晚照的老屋,儿子簇新、家具一应俱全的新房,他只从锁住的门窗外时常照看一眼

